柳州墓碑——墓碑上的“考、妣、先、显”分别代表什么

柳州墓碑——墓碑上的“考、妣、先、显”分别代表什么?可别弄错了,惹人笑话
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里有个很经典的片段,和珅在西北打了败仗,纪晓岚看了传递消息的密旨后忍不住笑出声,乾隆不悦,纪晓岚立刻请罪:“臣该死,臣这就如丧考妣。”就算原先不懂这个成语,看到这里也该明白了,“如丧考妣”是表示心情十分悲痛。
中国人向来看重身后之事,因此民间关于丧葬的习俗讲究特别多。一般来说,中国人谈到死亡时会比较含蓄,就好比古代的文人称自己死不说“死”,说“百年之后”;墓碑上也不用“死”字,倒是“考、妣、故、先、显”等字眼比较常见。
这些字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?作为中国人,了解一下传统文化还是有必要的,免得理解错了,惹人笑话。“考、妣、故、先、显”这5个字也不是单独出现在墓碑上的,很多时候它们是跟另外的字组合起来,变成“故先考(妣)、先考(妣)、显考、显妣”等等。
首先说说“考妣”二字。中国自古以孝道为先,汉朝更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王朝,讲究礼仪的程度丝毫不输给周朝。汉朝有个礼学家叫戴圣,他把先秦时的礼仪制度统统收集起来,编撰出一本《礼记》,其中就记载了“考妣”二字的由来——
“生曰父,曰母,曰妻;死曰考,曰妣,曰嫔。”也就是说,人生前和死后,其子女(丈夫)用以称呼的字眼是不同的,父亲去世后称“考”,在古文化中,“考”这个字有强调人德行出众的意思,用来尊敬亡父是很适宜的。*于“妣”,则有和“考”相媲(类似,比得上)的意思,表示不但要尊敬父亲,也要尊敬母亲。所以“考、妣”是指已经去世的父、母。
上古时代,这两个字只是单纯表示父母,没有生前和死后的区别。上古明君尧死时,百姓们痛哭不已,史书就把这种情况记载为“如丧考妣”,表示众人为尧的死去感到无限悲伤。不过到了现代,这两个字只能指亡父亡母,千万不能用来称呼活着的人!
墓碑上还常见“故”字。这个字比较容易理解,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死去,相对柔和的说法就是“去世、离世、故去、身故、亡故”等等,所以“故”是死去的含蓄用法,如果是父母双亲去世了,要称为“大故”。不过运用到墓碑上,“故”字的使用频率没有“先”那么高。
“先”,是对死去之人的一种尊称,我们在电视剧中听到人说“先夫”、“先父”,就是表示说话者口中的对象已经亡故,“祖宗”与“祖先”含义相通,正是这个原因。不过墓碑上用“先”字会比日常生活中正式很多,人们以“先考”、“先妣”表示亡故的父母,其中隐含一种沉痛悲郁之意——先人已去,只留后人在原地追思。
*于和“先”发音相似的“显”,意思又要多一重尊敬。“显”是敬辞,明朝张溥的《五人墓碑记》就说:“高爵显位。”这里的“显”是显赫、显达的意思,子孙用它来尊称已经过世的直系血亲,如显考、显妣、显祖等。《礼记》中也有说明:“故立七庙......曰显考庙者,高祖也。”长辈过世的时候,“先”、“显”两个字不能随便用,得分情况来。
打个比方,假如某人的父亲过世了,而他的奶奶还在世,那么父亲的墓碑上就不能用“显”字,只能用“先”字;如果父亲年老,他的长辈全部不在人世了,而且他已经有了孙子,那么后人可以在墓碑上用“显”字;如果没有孙子,一般都暂时用“先”字。所以,如果我们看到“故显祖考”,代表立碑人是逝者的孙辈;如果看到“故显妣”,代表立碑人是逝者的儿辈,他立这个碑的时候,逝者前面已经没有在世的长辈了。
——柳州墓碑.柳州石碑,柳州石碑定做